結論:
本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對臺塑三井精密化學有限公司鋰電池電解液生產項目(二期年產電解液3500噸)進行了綜合分析,擬建項目在采取企業提供相關資料中提出的職業病防護原則性措施及本報告所提補充措施后,在正常生產過程中,確保職業病防護設施到位,運轉正常,并采取有效個人防護后,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能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職業健康損害可降低到較低水平,能夠滿足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
補充措施及建議:
(1)根據客戶提供添加劑成分說明,進行添加劑投加時,應根據其MSDS資料要求做好工程防護和個體防護,加強加料系統的密閉性;
(2)原料倉庫建議設置事故通風裝置,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12次/小時;
(3)加強設備及管道的密封,防止物料跑、冒、滴、漏現象發生;
(4)加強對防護設施的檢維修,保證防護設施能夠正常運行,并做好檢維修記錄;
(5)加強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的有效監督管理,對各種個人防護用品要有專人管理和發放,應根據個人防護用品的產品說明并結合作業場所接觸有害因素情況制定更換周期或定期維護周期,并制定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發放制度、使用說明以及監督管理制度;
(6)加強職業衛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對員工進行如何正確使用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使操作者充分了解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目的和意義,提高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確保其接觸危害因素就使用,不能因工作方便而忽視身體健康
(7)建議給可能接觸氟化氫的工人配置便攜式氟化氫檢測報警儀;
(8)建議分析室設置便攜式洗眼器,用于氫氧化鈉使用過程中不慎接觸皮膚或眼睛時的應急處理;
(9)按要求定期對各報警器進行檢查、校準;
(10)將擬建項目納入現有應急救援預案,并加強應急救援物品的使用培訓及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11)在進入密閉空間進行維修作業前,應按《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等相關要求,進行強制通風、制定準入程序、進行有毒氣體/可燃氣體/氧氣含量檢測等,作業時應配專人現場監護;
(12)成品倉庫和原料倉庫應設置噴淋洗眼裝置,在電解液成品或六氟磷酸鋰等物料泄漏時,工人接觸后能及時沖洗接觸部位;
(13)企業應就近與醫療設備完善的醫療機構簽訂緊急救援協議,以便及時得到醫療救助。
(14)應在廠區內設置浴室,淋浴器設置標準參考本報告表1-6;設置更/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層存放的原則設計,更衣室與休息室可合并設置。
(15)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的通知》(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相關要求,及時將擬建項目職業衛生管理納入現有管理制度中;
(16)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健康檢查;體檢項目應按各崗位接觸不同職業病危害因素,參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確定,且要選擇取得資質的職業健康體檢機構,并將體檢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17)在廠區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防治公告欄,公布本單位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等內容,并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進行公示;
(18)加強外包工人的職業衛生管理和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和監督,加強職業衛生教育培訓;需明確告知待承包企業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職業病危害種類、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信息,并確認待承包企業具有職業病危害防護能力,在外包合同中,應明確雙方職業病防護的具體責任;外包作業時,公司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將職業病危害告知外包單位,對其職業病防護提出要求,監督外包單位做好職業病的防護工作。
|